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南方日报|并肩广深参与世界城市群竞争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2-5 阅读:

 ●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从广州天河,途经东莞松山湖到深圳南山,约100多公里。谷歌的最新夜景图上看,南海之滨的这一条都市带是世界上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这些灯光不仅是万家灯火,更是中国的创新之光——深圳湾创新总部基地、东莞松山湖、广州科学城……这些关键节点像明珠一样,串联起了这段充满活力的长廊。

    这一地区当前已成为广东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引擎。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对标全球打造“中国硅谷”,并且明确广州、深圳、东莞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东莞的发展首次被放到与广州、深圳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同一平台去谋划推进。

    时代浪潮跌宕。在走廊规划和湾区机遇的双重利好下,东莞确立了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的战略目标,通过在全市构建“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的创新发展空间格局,将与广深并肩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实现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历史性跃升。

    产业化支撑创新技术应用

    走进位于大岭山镇占地300多亩的金立工业园,这里是“亚洲****的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在金铭电子自动化生产中心繁忙的SMT生产线上,最小的元器件只有圆珠笔头的四分之一,被机器手精确地贴到只占手机四分之一的板面上。这里最快一秒钟能贴装30多个元器件,每8秒就有一台智能手机诞生,一年的产能达1亿部。

    金立工业园是东莞向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东莞率先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大规模推广“机器换人”,鼓励骨干制造企业运用智能传感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自动化车间。

    东莞位于广州与深圳两座世界级城市之间,近年来广深的各类创新资源加速向东莞溢出,三地的创新与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更是承载着改革开放近40年最优质的创新资源,是广东链接全球创新体系的门户。

    作为科技创新走廊的腹地,东莞集聚着大批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是创新技术转化的主要场所。今年,投资约100亿元、占地650亩的天安数码城“国际创新生态城”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黄江,未来主要吸收深圳、广州的产业外溢,计划引进2800至3000家ABIE产业及新兴企业,聚集5万名产业人才。公司董事长李可说,“东莞制造业基础好,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在承接深圳高端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东莞从空间上让广深科创走廊形成无缝对接的一个整体,但更为重要的是东莞在产业化和应用化方面的创新优势,将拉长广深两地创新的价值链,丰富产业化外延。”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说。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位于松山湖的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企业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张8年前的照片格外醒目。照片的主角是企业的创始元老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李国民、思谷智能总经理王瑜辉。思谷智能是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制造感知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掌握了工业级RFID智能感知的核心技术,下一步计划在10年内实现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链国产化,改变海外垄断的局面。

    近年来东莞已经开始突破单纯的制造工厂的角色,向产业链上游迈进,越来越多像思谷智能这样的创新资源加速向东莞集聚。

    仅2016年,东莞新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达1042家,总量达2028家,国家高企总数和入库数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市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3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累计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8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5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8月,位于东莞的我国迄今****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负责人陈和生院士表示,“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将为我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并为解决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的许多瓶颈问题提供先进平台”。

    以散裂中子源项目为核心,东莞规划建设总面积约45.7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国家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和面向全国全球的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确定创新发展空间格局

    无论是“通道城市”的特性,还是近年来创新能力的提升,都使得东莞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中,具备了向广州深圳看齐、共同参与国际创新发展竞争的主体意识与担当。

    9月,东莞发布了《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行动计划》,提出突出成果转化,打破跨区域跨领域的制度障碍,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以及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

    10月12日,一场近千人参与的“东莞市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在东莞召开。这是今年以来东莞规格最高、参与部门及人数最多的一次关于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会议。

    创新布局,规划先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空间规划》确定了“一廊两核三带多节点”的创新发展空间格局,对接“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东莞将做好全市空间布局统筹工作,落实散裂中子源等重大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创新园区的空间布局,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东莞将通过“双核驱动、三带联动、多点引爆”空间策略,实现全市创新驱动要素资源空间统筹布局。并将于近期率先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推进高速沿线景观品质提升,推动核心平台和示范节点建设,加快产业类“三旧”连片改造。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名城,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的目标已启程。

    从科技支撑产业到科技引领产业、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从服务自身发展为主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种种转变意味着,在世界新一轮的创新竞争版图上,东莞再担先锋,主动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