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南方日报|工研院:助力无人自主技术产业加速“腾飞”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10-12 阅读:

  居家养老智能设备、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工业级激光雷达……日前,“制造当家 智能引领”2023第二届东莞粤港澳大湾区无人自主技术高峰论坛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论坛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无人自主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吸引了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相关负责人等300多名嘉宾参与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受众人数达8万余人。与此同时,来自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工研院”)工研院孵化企业的多款产品在现场亮相。


  当前,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发展战略,松山湖前瞻性提出建设无人自主技术产业集聚区,已经在无人自主技术领域形成了相对规模优势。在这其中,从2007年在松山湖一片黄土地打桩开始,工研院参与和伴随东莞的快速成长。

  工研院是松山湖最早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作为东莞探索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试验田”,十余年来,工研院攻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企业上千家,带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突破体制“藩篱”,释放人才活力

  “我们研究院要做的事情,就是两个思路:一是为区域经济发展,二是为承担国家使命担当。”谈起筹建工研院的初衷及使命,工研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国军十分坚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莞,是靠“三来一补”起家的。然而,迈入新世纪后,这一传统的模式已难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


 

  2005年左右,东莞提出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2008年,工研院应运而生,成为东莞在松山湖建设的首批重大科研机构之一。“我们希望能在工研院打造一个小环境,成为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黏合剂、孵化器、加速器。”张国军如此表示。然而,产学研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人才、资金及如何与企业结合是要解决的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账上只有两三百万,只够发三个月的工资,人心也不稳。”张国军谈到,创立之初的工研院仅有30余人的创业班底,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最重要的课题。


  对此,当时担任工研院院长的邵新宇院士提出:“改变不了大环境,就从‘小环境’入手。”于是,工研院开始启动一系列在当时外界看来大胆的创新尝试——突破国有研究机构的管理体制,通过设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同时,工研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和院长负责制,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事权;此外,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到研发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选题,动态设立调整研发单元,灵活配置科研人员、组织研发团队、调配仪器设备等,学术自主权相对较大。“这就是‘三有三无’模式。”张国军介绍,即“无级别、无编制、无运行费”,“有政府支持、有市场盈利能力、有激励机制”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新型体制机制。得益于“创新、创业、创富”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工研院先后获批1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7支广东省创新团队,东莞市特色人才36名,构成了“院士牵头、专职队伍为主、海外团队补充”的队伍体系。
 

搭建无人自主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作为2023第二届东莞粤港澳大湾区无人自主技术高峰论坛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工研院多年来持续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针对制约区域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不断深化布局,在无人自主技术、3C产业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大功率激光器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当天,由工研院孵化的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无人艇也在现场展示。这个由工研院牵头完成的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已成为工研院推动科技创新的鲜活样本。
 
  “大学的很多成果往往是好看不好吃的‘青苹果’,像我们工研院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把你的成果拿过来,组织一批专业化工程化的队伍进行产业化,这是一个把‘青苹果’变成‘红苹果’的过程。”邵新宇曾形象地解释了工研院眼中的“苹果论”。

  当年的“红苹果”,如今变成了一棵棵扎根于松山湖的“苹果树”。小豚智能主要负责人耿涛,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2016年2月,“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广东省创新团队”,随后在工研院的引进下,到松山湖开启创业之旅。

  这是第一个提出“全自主无人艇”概念的团队。当时,国内无人艇技术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便决定要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产业化。为继续推进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五年间,团队在工研院建立和获批了“广东省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东莞市全自主无人艇重点实验室”,并在松木山水库建立“全自主无人艇松山湖试验基地”,可用于常规的无人船(艇)试验。

  2021年,小豚智能一举斩获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东莞市近10年来首次牵头获得该奖项。目前,小豚智能已晋升为国内领先的无人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今年小豚智能展出了新品水产无人艇,可应用于各种鱼类、对虾、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投喂、水环境消毒和水质净化场景,实现省人工、高效率智能化的水产养殖作业。

  在创新、创造上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让工研院停下脚步。展望未来,张国军表示,工研院将继续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推动研发方向往高处走、产业发展往实处走、空间拓展往远处走、机制改革向深处走,争取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区域产业发展。